伉俪组接力赛、兄妹组接力赛、公路古典赛……第28届杨桂林家庭自行车嘉年华上,骑手们拖家带口,个个全副武装,骑着业余自行车、儿童平衡车,穿越于北京昌平的山水林间,一如80岁的杨桂林33年前想象的那样。
“当初,中国自行车能得一块奥运会金牌,就是我最大的胡想。今天,我更希翼这个竞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样爱上自行车流动。”最后的胡想已成真,杨桂林选择接续前行。就像他一生钟爱的自行车,永久
在路上。
不盖房也要办赛
杨桂林与自行车结缘仍是在1984年。透过家里的9寸黑白电视机,他收看到神枪手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射落了首枚奥运金牌。激动之余,杨桂林又有些遗憾:“那时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骑车的人十分多,但在奥运会自行车赛场上成就很落后。我怎样合计这个事怎样不是个滋味。这也太不相称了。”杨桂林说,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办竞赛提高中国自行车流动水平的想法。
刚好也是在这一年,杨桂林拿到了一笔落实政策的补偿金,加一起有500多块。这笔那时的“巨款”原本是给孩子们盖房的,但是杨桂林决议,屋子不盖了。“我认为,盖房这个事不搞自行车竞赛首要。想把咱们国家的自行车流动搞上去,必须办竞赛!”
钱有了着落,更首要的是筹措人。那时为了找人,杨桂林骑着自己的“28大踹”把昌平县都走遍了。“从南口到沙河,再到十三陵、小汤山,我到处发动群众参赛。第一个报名的就是咱们县的妇联主任高月琴,到最后,报名人数到达了117人。”
这个民办竞赛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撑,竞赛场地就设在了体委的操场。“那时的辅导跟我说,要弄就弄热闹点,不仅找来了愿意使命帮手的裁判,还把赛场上插满了彩旗。”回忆起首届家庭自行车赛的盛况,杨桂林高兴得像个孩子。
为了调动各人的积极性,杨桂林在奖品上没少花心思。他的一个同事李伟听说伉俪组冠军的奖品是一对大花瓶,自动找到他报名:“老杨,我成婚万事俱备,就差一对花瓶,我来加入你的竞赛,得了冠军赢了花瓶就齐活了,到时分你可别心疼!”
结果,李伟小两口在竞赛中输给了杨桂林老两口,不外杨桂林仍是把花瓶送给了李伟。更多被带动起来的是孩子们。杨桂林的小儿子杨振宇那时只有13岁,在幼苗组竞赛中取得了冠军,奖品是一个精致的饭盒。赛后很多小朋友都围在他身旁:“今天回去咱们就要好好练车,明年一定要超过你,咱们也要拿奖品!”
多方“众筹”日益壮大
第一届竞赛的成功给杨桂林带来了巨大的欢跃,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竞赛取得了政府支撑和庶民的喜欢,但花费也不小,最后一算账,500多元的“家底”所剩无几了。各人都希翼杨桂林明年接着办赛,可是钱从哪来呢?
“我那时一个月的工资是30多块钱,我跟家里说好了,我的工资谁也不许动,都给我存起来,就留着搞竞赛了。不比竞赛更首要的事了。”即便这样,百口省吃俭用一整年攒下的300多块钱对于办赛来讲
,仍是远远不敷。
亏得第一届竞赛的成功让杨桂林身旁的人也开始爱上了自行车流动,并愿意为他办赛提供支撑。“那时咱们公司的总经理听说这个情形以后
,决议收入200元来给我办赛,给我高兴得呀!后来团委书记也拿出一些经费来支撑我,跟我说你就好好办吧!”
杨桂林指着精心保留的档案册告诉记者,第二届竞赛不仅参赛人数添加到了205人,而且还冒出个日后的亚洲冠军来。汤学忠,顺着杨桂林手指的地方,记者看到了这个中国自行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30千米冠军,成就是44分14秒3。
汤学忠第一次加入自行车竞赛恰是杨桂林办的首届家庭自行车赛,不外那时他屈居亚军。经由一年的操练,在1985年的第二届竞赛中,16岁的汤学忠以显著优势夺冠并被前来观战的北京市自行车队教练周金玲慧眼识珠调入业余队,短短一年后,汤学忠便成为全国自行车锦标赛、多日赛的总冠军。
让汤学忠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的仍是北京亚运会,昌平人汤学忠在昌平的自行车场地上取得180千米个人和100千米集团两块金牌,成为那时国内最知名的自行车手之一。
跟着连续两届竞赛的成功举办,杨桂林的家庭自行车赛名气也越来越大。“到第三届的时分,就已不用我再挨家逐户地去发动群众了,各人都自动积极
报名。这么多年上去,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第十届。”
1993年,已10岁的家庭自行车赛已在北京地区小有名气,杨桂林也预备好了搞点“大动静”,“10”成了这些竞赛的关键字。“竞赛日期我定在了10月10日,竞赛分成10个组别,参赛选手包括了来自北京10个区县和全国10个省区市的流动员,另外我还邀请了10位国内的自行车冠军和10家静态单位,连赞助商我都限定为10个。那场面呐……”说到这,杨桂林似乎没找到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便竖起大拇指,举得老高。
初心不改助力全民健身
从一个北京郊区农夫发动的民间竞赛,发展到参赛选手到达近500人,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插手到自行车流动中,这让杨桂林十分自豪。不外更让他感到激动的是2016年,在里约奥运会上,他最后的等候也得以完成。
在这届奥运会上,宫金杰/钟天使组合在场地自行车女子集团竞速赛中力压劲旅俄罗斯队,为我国自行车流动完成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更让杨桂林骄傲的是,钟天使的启蒙教练王海利先后加入了5届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从1984年到2016年,收看奥运会的电视已从长城牌的9寸黑白机变成了大彩电,杨桂林老泪纵横:“自行车,我没白爱一回!”
如今,初愿已了的杨桂林选择接续前行。2017年,已办到第28届的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正式竞赛的参赛人数到达455人。
从带动昌平县到辐射全国,从亚洲冠军在这里锋芒毕露,到种植出挖掘顶尖选手的基层教练,从一个农夫自发组织的竞赛,到成为中国举办届数、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众性自行车赛事,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就像杨桂林的又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成长见证了杨桂林家庭的变迁,更折射出30多年来庶民参与全民健身意识的醒悟和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目前,杨桂林的女儿杨素净已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举办家庭自行车赛的接力棒。受父亲影响,杨素净一向在处置与自行车流动相关的工作。她告诉记者,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在以往基础上,近期专门围绕儿童平衡车推出了配套竞赛,旨在通过萌娃们带动一各人人来到赛场。
“全民健身增量提质,要从普通老庶民多元的体育需求中寻找更多切入点,从最开始到现在,家庭自行车赛的‘家庭’理念一以贯之,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自行车流动、插手自行车流动、爱上自行车流动,进而享用体育流动带来的乐趣。”杨素净说。